中苏航运史,布尔津的红色记忆


“依托水陆相通的便利条件,布尔津与俄罗斯早就‘凭水相逢’。早在1901年,中国政府在布尔津设立码头,并与俄方定期通航,进行商贸和民事交往。”

3月17日一大早,布尔津中苏航运纪念馆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记者一边倾听中苏百年航运故事,一边观看展品及照片。心随所见、所闻,仿佛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3月17日,游客在布尔津中苏航运纪念馆内,倾听讲解员讲述中苏百年航运故事。《西部》杂志社供图

建于2012年的布尔津中苏航运纪念馆位于布尔津县河滨路中俄老码头风情园景区内,分为苏联航运办事处旧址复原和中苏航运历史展览馆两部分。

苏联航运办事处旧址复原于1952年建立,是一座具有正宗俄式风格的传统土木建筑,馆内复原陈列均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旧址进行原貌恢复,还原和再现了中苏航运时期的工作、生活环境。

中苏航运历史展览馆在其东侧。走入馆内,以额尔齐斯河为背景的码头作业场景映入眼帘。它围绕布尔津“额河百年航运史”这一主线,分为航运历程、航运精神、航运印迹3个板块。

布尔津中苏航运纪念馆一角。

在这里,记者见到一位82岁的老人,他叫艾力克赛,中文名字叫刘恒福,已退休多年。他是俄罗斯族,高鼻深目,浅棕色头发。

艾力克赛回忆,在额尔齐斯河中苏航运最繁荣时期,每天有30余艘驳船往来穿梭,布尔津县街市商铺林立,人声嘈杂,阵阵叫卖声与额尔齐斯河波浪的喧嚣声混合在一起。当时,布尔津县乃至整个阿勒泰地区的不少日常生活用品,都是依靠口岸从苏联进口过来的,而可可托海各类矿石都是从布尔津的额尔齐斯河转运出境。他们在不断完成物质交换的同时,也完成了不同地方的人精神信息的传递、沟通……

布尔津中苏航运纪念馆一角。

后来,由于中苏关系发生变化,持续往来60多年的额尔齐斯中苏航运,于1962年宣告停航。

历史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厚重的中苏航运历史渗透成为布尔津大地上的一抹红色记忆。额河航运,见证了这座小城的变迁,也记下了那段无悔的岁月。

中苏航运纪念馆负责人杜欢介绍说:“中苏通航历史文化是在特殊年代用特殊方式写就的。整个展馆共展出历史照片、数据图表563张(份),实物734件,并布置有2组浮雕、1组壁画、2个模拟场景和沙盘、1块电视屏幕、1个多媒体点播区。目前,它已被评为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阿勒泰地区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