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泓利增强债券基金2024年报解读:份额骤降99.9%,净资产锐减99.99%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2025年3月31日,格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了旗下格林泓利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格林泓利增强债券”)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该基金在过去一年中面临着份额和净资产的大幅缩水,同时业绩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主要财务指标:净利润亏损近千万,资产规模急剧萎缩

本期利润大幅亏损

2024年,格林泓利增强债券A类份额本期利润为 -15,249.18元,C类份额本期利润为 -9,778,495.85元,整体净利润为 -9,793,745.03元,较2023年的 -4,098,448.32元亏损进一步扩大。从数据来看,A类份额本期利润较去年同期由盈转亏,C类份额亏损幅度也有所增加。

项目2024年(元)2023年(元)变动情况
格林泓利增强债券A本期利润-15,249.183,210,687.13由盈转亏
格林泓利增强债券C本期利润-9,778,495.85-7,309,135.45亏损扩大
整体净利润-9,793,745.03-4,098,448.32亏损扩大

资产净值大幅下降

2024年末,格林泓利增强债券基金的资产净值为29,131.68元,与2023年末的275,486,658.89元相比,降幅高达99.99%。其中,A类份额资产净值为11,812.30元,C类份额资产净值为17,319.38元。资产净值的大幅下降,反映出基金规模的急剧萎缩。

项目2024年末(元)2023年末(元)变动幅度
基金资产净值29,131.68275,486,658.89-99.99%
格林泓利增强债券A资产净值11,812.30500,796.16-97.64%
格林泓利增强债券C资产净值17,319.38274,985,862.73-99.99%

基金净值表现:跑输业绩比较基准,长期表现欠佳

短期表现有波动,相对基准有差距

过去一年,格林泓利增强债券A份额净值增长率为6.48%,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5.76%,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8.96%,两类份额均跑输业绩比较基准。从短期来看,过去三个月A、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1.42%和11.30%,表现相对较好,但与业绩比较基准仍有一定差距。

阶段格林泓利增强债券A份额净值增长率格林泓利增强债券C份额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A类与基准差值C类与基准差值
过去一年6.48%5.76%8.96%-2.48%-3.20%
过去三个月11.42%11.30%2.17%9.25%9.13%

长期业绩落后,累计增长率为负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格林泓利增强债券A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为0.78%,C类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为 -1.42%,而业绩比较基准累计收益率为17.40%,长期来看基金表现明显落后。过去三年,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 -0.84%,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 -2.45%,同样大幅落后于业绩比较基准的10.76%。

阶段格林泓利增强债券A份额净值增长率格林泓利增强债券C份额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A类与基准差值C类与基准差值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0.78%-1.42%17.40%-16.62%-18.82%
过去三年-0.84%-2.45%10.76%-11.60%-13.21%

投资策略与业绩表现:市场波动影响大,投资策略待优化

市场环境复杂,债券与权益市场波动大

2024年宏观环境较为波折,债券市场上半年在“资产荒”和权益市场波动引发的避险情绪下迎来快速上涨,二季度虽基本面数据结构性略有好转,但债市仍维持震荡偏强走势。三季度宏观环境持续低位运行,债市延续上涨,不过9月因政策因素出现较大幅调整。权益市场方面,上半年“出海”“红利资产”“周期资源品”等成为投资主线,5月中旬后市场普遍回调,期间科技成长板块阶段性领涨,市场板块轮动持续。

基金业绩受市场影响,未达预期

回顾2024年,格林泓利增强债券基金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未能有效把握市场机会,导致业绩未达预期。在债券市场的波动中,基金的债券投资收益未能完全抵消股票投资的亏损。从投资组合来看,股票投资收益为 -14,288,801.51元,债券投资收益为2,095,376.39元,股票投资的不佳表现对整体业绩产生了较大拖累。

管理人展望:政策影响债市,科技成长或成权益主线

债市或受政策扰动,考验择时能力

基金管理人认为,长期来看,2025两会可能增大中央赤字,出台增量消费政策提振内需,经济仍处于修复过程中,暂时不支持债市转熊,但期间可能因超预期政策、市场情绪、债市供给因素等扰动。在低利率环境下,更加考验管理人的择时能力,交易节奏将更加重要。

科技成长成权益市场亮点,或迎发展机遇

权益市场方面,科技成长方向自9月末之后成为市场领涨行业,部分赛道核心龙头公司股价不断突破历史新高。管理人认为在“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引导以及海外科技竞争压力下,我国科技产业具备中长期发展前景以及一定紧迫性,新一轮科技景气周期或已到来,预计将有大量优质公司涌现。

费用情况:规模虽降,管理托管费仍需关注

管理费用

2024年,格林泓利增强债券基金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管理费为286,480.41元,较2023年的970,243.92元有所下降。其中,应支付销售机构的客户维护费为9.35元,应支付基金管理人的净管理费为286,471.06元。尽管基金规模大幅下降,但管理费用的支出仍对基金资产产生一定影响。

项目2024年(元)2023年(元)变动情况
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管理费286,480.41970,243.92下降69.44%
应支付销售机构的客户维护费9.3513.62下降31.35%
应支付基金管理人的净管理费286,471.06970,230.30下降70.47%

托管费用

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托管费为96,055.67元,相比2023年的323,414.62元也有所降低。托管费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0.10%的年费率计提,虽然随着资产净值下降托管费有所减少,但仍是基金运营的一项必要支出。

项目2024年(元)2023年(元)变动情况
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托管费96,055.67323,414.62下降70.29%

交易情况:股票投资亏损,关联交易合规

股票投资收益不佳

2024年,基金买卖股票差价收入为 -14,288,801.51元,反映出股票投资策略的实施效果不佳。从累计买入和卖出金额来看,买入股票成本(成交)总额为115,047,348.10元,卖出股票收入(成交)总额为147,667,343.90元,但扣除成本和交易费用后仍出现亏损。

关联交易合规

报告期内,基金未通过关联方交易单元进行股票、权证、债券及债券回购交易,无应支付关联方的佣金。与关联方进行银行间同业市场的债券(含回购)交易也在正常业务范围内按一般商业条款订立,整体关联交易合规。

投资组合:期末无股票债券持仓,结构变化大

股票投资归零

本报告期末,格林泓利增强债券基金未持有股票,而在2023年末股票投资公允价值为42,414,239.36元。这一变化反映出基金对股票市场的策略调整,可能是基于市场风险的考虑。

债券投资清空

同样,报告期末基金也未持有债券,而2023年末债券投资公允价值为235,764,132.99元。债券投资的清空可能是为了应对市场变化,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期末基金资产主要为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73,906.56元,占基金总资产的100.00%。

份额持有人信息:机构个人占比有变化,从业人员持有稳定

持有人结构变动

期末格林泓利增强债券A类份额中,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0.10%,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99.90%;C类份额中,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60.50%,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39.50%。与前期相比,持有人结构有所变动,机构在C类份额中的占比有所上升。

份额类别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
格林泓利增强债券A0.10%99.90%
格林泓利增强债券C60.50%39.50%

从业人员持有情况

基金管理人所有从业人员持有格林泓利增强债券A类份额3,046.94份,占该类总份额的26.00%;持有C类份额5,094.68份,占该类总份额的29.00%,整体持有比例相对稳定。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赎回压力大,份额总量锐减

2024年,格林泓利增强债券A类份额期初为529,123.99份,本期申购1.09份,赎回517,404.31份,期末为11,720.77份;C类份额期初为295,007,012.11份,本期申购535,557.38份,赎回295,525,000.00份,期末为17,569.49份。整体来看,基金面临较大的赎回压力,份额总量从期初的295,536,136.10份锐减至期末的29,290.26份,减少了99.90%。

份额类别期初份额(份)本期申购份额(份)本期赎回份额(份)期末份额(份)份额变动幅度
格林泓利增强债券A529,123.991.09517,404.3111,720.77-97.79%
格林泓利增强债券C295,007,012.11535,557.38295,525,000.0017,569.49-99.99%

格林泓利增强债券基金在2024年经历了份额和净资产的大幅缩水,业绩表现也未能达到业绩比较基准。投资者在关注基金未来表现时,需密切留意管理人的投资策略调整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时,基金规模的持续萎缩可能带来的风险也值得关注,如清盘风险等。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