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一线工人变身“发明家”,小创造应用多个变电站

川观新闻记者 蒋京洲 李丹 摄影 肖雨杨

4月15日,“产业跃升中的工人力量”四川省总工会主题采访活动南线采访团走进国网乐山供电公司110kV平桥变电站时,多名电力工人正在进行定期检修及消缺、有载调压开关大修、引流线更换等工作。

“今天上午我们是对2号主变110kV升高座检修。”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变电检修一班班长周小军告诉记者,这个变电站辐射区域是周围的煤矿企业以及居民,定期巡检主要是为了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电力工人对变压器进行检修

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变电检修班,主要负责国网乐山供电公司所辖区63座变电站的一次设备的日常检修、消缺、大修技改等工作,其中220kV变电站20座、110kV变电站38座、35kV变电站5座。随着攀西电网不断优化,乐山电网成为攀西地区清洁能源外送重要通道和川南负荷中心,对辖区内变电设备安全可靠性要求进一步提高,也对班组人员技能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今年,我们实施了‘战训融合’的技术技能培训方案。”周小军介绍说,并依托公司的马天智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著称的高素质精兵团队。对于入职3年以内新员工,通过“师带徒”方式开展工时现场教学,并进行现场实操培训,以“碎片化”培训形式补充集中培训盲区。“不久前,我们在两个220kV变电站刀闸大修现场,开展了母线刀闸的工前培训,结合工后总结分析,让青年人才们传承老师傅们的技艺。”周小军说。

在“师带徒”、技能培训等基础上,一线工人发明创新也焕发出生机。

将军帽紧固装置、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仔细了解现场作业后,记者发现,不少“检修工具”都出自一线工人之手。“你看,工人们现在正在用的这个将军帽紧固装置,就是我们一线工人发明的。”周小军指着正在检修的部位介绍,有了这个工具,能够标准化地解决变压器高压套管将军帽松动的问题,达到定量的紧固作用,“从而规范、标准地完成工作,提高检修质量。”

电力工人对变压器进行检修

据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副主任张磊介绍,大家你追我赶,这样的小发明还不少。马天智劳模创新工作室有一个“五小创新”成果区,其中部分产品的主创人员就是一线员工,主要解决在生产过程当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当前,工作室以马天智、叶军等劳模工匠为引领,逐步形成了传承、创新、共享“三环相扣”的变检专业创新实践生态链,其中很多一线工人将理论与经验结合搞起了“发明创造”。

截至目前,工作室累计取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28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9项。其中,自主研发的“变压器带电取油、补油装置”“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电网风险管控系统”等在多个变电站得到广泛应用。10余年间,工作室先后走出1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5位劳动模范、5位省公司“优秀技能人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