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青岛市崂山区政务服务虚拟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位会说话、能思考、擅长处理各类流程辅导事务的AI公务员——小易,它不仅能对大量重复、高频、刚需的政务服务场景快速适应、精准办理,还能7×24小时值班,提供全程全时服务。据悉,这是崂山区重点项目“金牌团队”新添的一位AI队友,也是全省首个在政务服务虚拟大厅应用的AI公务员。
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政务服务智慧中枢,通过云部署方式成功将DeepSeek大模型嵌入虚拟大厅平台,打破线上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线下智能互动屏等传统应用渠道限制,创新上线虚拟大厅版AI公务员,标志着崂山区现代智慧政务综合体又完成了一次迭代升级。
人机有效协同建设项目审批“全天不打烊”
为牢牢守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聚焦不同类别建设项目的需求,通过嵌入AI公务员,为建设项目提供7×24小时流程指引、业务答疑、贴心辅导,切实提升重点项目“金牌团队”服务能级。“AI公务员和真实的审批人员一样,对我提的问题解答得很细致,流程、要求能准确、详细列出,让我们办事很高效方便。”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基本建设主管李鑫表示,4月9日,在AI公务员小易的指导下,他通过崂山政务服务虚拟大厅提交了近零排放多功能中试验证平台项目的竣工验收备案相关材料,当天就完成了审批手续。
建设项目审批涉及部门、环节多,专业性强,AI公务员是如何胜任导办工作的呢?据了解,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对近年来咨询电话、一线走访中企业反映的高频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DeepSeek大模型构建“崂山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政策问答知识库”,实现AI公务员对建设项目类政务服务事项的高效检索,能够从业务流程、审批要件、办理时限等多维度答疑解惑,业务问答响应率提升15%,建设项目业务申报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大幅提升。在AI公务员的分担下,“金牌团队”一线工作人员从重复性劳动中解脱,腾出时间处理更复杂项目,在人机有效协同下,进一步创新保障建设项目的全流程审批。
开放多元场景探索提升审批服务质效新路径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各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在政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DeepSeek大模型、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以及向量迁入(Embedding)技术应用于政务服务虚拟大厅,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政务服务智慧中枢,围绕企业开办、建设项目等重点业务领域的办事指南、申请材料、办理地点与咨询电话等高频政务咨询精准精细梳理整合,搭建崂山政务服务标准化语料知识库,形成1200余个规范化问答,实现政务数据分析存储、业务问答精准高效、政策咨询闭环处理。得益于强大的智能数据支撑,AI公务员能够实时调用专业知识库作出权威响应,成为虚拟大厅7×24小时在线的“数字客服”,服务能力随时待命、无限扩容。
“在实现智慧导览的基础上,我们依托AI公务员持续拓展政务服务虚拟大厅在业务办理、导服帮办等领域的服务能级,推动虚拟大厅与山东政务服务网、企业开办、工程建设等10余个平台在线互联,提供一站式、集成化、全维度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技术服务科负责人高飞介绍道。据统计,自2024年12月27日上线以来,崂山政务服务“虚拟大厅”访问量已超过8000次,为企业群众提供办事导航服务2100余次,业务问答1200余次。
发力AI政务融合培育审批领域“模型即服务”样板
“人工智能+政务场景”是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载体,也是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核心区,今年以来,崂山区围绕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和“7+4+1”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垂域大模型、海洋领域大模型细分赛道,加快构建生态体系,已集聚30个行业垂域大模型,形成多层次大模型矩阵,为AI大模型赋能政务服务场景提供了强大支撑。
接下来,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深化落实崂山区打造青岛AI大模型创新中心的工作部署,有效推动大模型与政务服务需求的深度融合,实现人工智能从数据、算法、应用等多层次深入赋能政务服务,培育打造行政审批领域“模型即服务”的崂山样板,切实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水平,让智慧便捷、集成高效、贴心暖心成为崂山政务服务新常态。
记者:安仕萍 编辑:曹梦佳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