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为民:AI与教育的融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本报记者 于海霞 孙吉正 北京报道

4月11日下午,“AI赋能教育:探索转型升级与应用实践的新路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国经营报社与天立国际主办,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协办,共同关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教育产业变革。

“回首AI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历程,从最初仅作为简单的辅助教学工具,到如今深度参与教学、管理、评价等各个环节,AI完成了从‘配角’到‘主角之一’的华丽转身。”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长、总编辑季为民在研讨会上如此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

季为民表示:“在此背景下,AI与教育的融合,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

他介绍,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截至2023年,我国AI+教育B端市场规模约为213亿元。未来3年内,随着AI大模型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学校、企业等B端用户的相关教育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满足,市场规模的增长预计将保持超过20%的复合增长率。

季为民进一步指出,AI对教育的变革是全方位、深层次的。他举例说道,在教学模式上,它打破了传统“一刀切”教学的桎梏,实现了个性化教学的梦想。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深度分析,AI能够精准洞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薄弱点以及学习风格;在学习体验方面,AI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融合,为学生打造出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在教育资源分配上,AI发挥了“均衡器”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AI在教育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从技术层面来看,AI技术在情感理解、创造力培养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难以完全模拟人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思想启发。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随着AI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大量收集和分析,如何确保数据不被泄露、滥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季为民认为,面对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合作,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制定,加大对AI教育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AI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适用性和智能化水平,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需求,定制化开发AI教育产品,推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学校则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将AI技术作为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手段;科研机构要发挥其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方面的优势,加强对AI教育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未来,AI技术将不断迭代升级,并不断深化与教育的融合。

“在不久的将来,AI将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助力我们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季为民如是说。

(编辑:于海霞 审核:孙吉正 校对:颜京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