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财经丨“人工智能+消费”开辟新赛道

来源:海外网

“我弄了3个智能开关用来开空调,效果特别好。现在我每次回家前,都提前用手机就能打开空调,到家时马上就是合适的温度,感觉特别舒适。我打算以后冬天把电热毯也换成智能的,这样可以通过手机线上打开,回家直接就能钻进暖和的被窝了。”家住杭州的小邓兴奋地告诉人民日报海外网。

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一款名为“盖博特”的机器人在为顾客取商品。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如今,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消费场景。从虚拟导购、智能试妆,到人工智能旅游助手、人工智能绘画工坊,再到家中一声指令便可操控灯光、床垫、窗帘的智能家居系统,人工智能从幕后走向台前,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随之升级,从过去的“被动筛选”转变为“主动匹配”,进而从“传统选择” 跨越至“个性化、沉浸式”的消费新时代。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

“‘人工智能+消费’并非今年提出的新概念,其背后有两大核心驱动力,一是投资效益,人工智能能够提高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向消费领域的转化效度,让投资效益更快地体现在实际消费场景中。二是深化两业融合,即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结合。人工智能加消费有助于构建更稳定、更具持续性的消费结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所主任魏翔向人民日报海外网表示,“‘人工智能+消费’不仅是技术应用的新路径,也为消费向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化方向转型提供了强劲支撑。”

“‘人工智能+消费’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其背后有两大核心驱动力,一是投资效益,人工智能能够加快先进制造业投资向消费领域的转化,提升效率和服务体验,让投资更快地体现在实际消费场景中。二是两业融合,即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构建更稳定、更具持续性的消费结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所主任魏翔向人民日报海外网表示,“‘人工智能+消费’不仅是技术应用的新路径,也为消费向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化方向转型提供了强劲支撑。”

在“人工智能+消费”的热潮中,企业正成为推动市场转型的主力军。据华为方面向人民日报海外网提供的资料显示,华为正努力通过生态协同,连接个人终端、智能汽车、全屋智能等终端设备。只需要一个华为账号,用户即可通过车机上的控制中心,实时掌控家中已关联设备,如扫地机器人、智能空调、空气净化器等。此外,淘宝近期升级“猜你喜欢”产品,通过更强大的推理和预测能力来发现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不再只是“看后推”“搜后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初步构建了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这为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打下了厚实基础。

在魏翔看来,企业布局人工智能应用,不应仅停留在产品或渠道的智能化改造,而是应当将人工智能视作全面提升服务能力的工具。他认为,要通过人工智能连接产品与消费者,实现服务的个性化、体验化和可持续迭代,让企业真正“服务活起来、产品动起来”,从而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消费新需求。(海外网 穆瑀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