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黄显良:勤将沃土厚植,方能仓廪殷实

△ 黄显良委员(右三)实地察看耕地土壤质量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阳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 黄显良:

“在今后的履职道路上,我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入基层、扎实开展调研,紧紧聚焦农业农村领域的关键问题,提出更多高质量的提案,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近年来,在开展科技下乡指导农户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我发现耕地土壤质量问题非常突出。基于此,2024年,我提交了《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耕地土壤质量建设的提案》,呼吁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不能仅仅着眼于基础设施建设这类“硬件”投入,更要高度重视耕地质量这一核心“软件”问题。
2023年2月,我跟随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实地走访察看了多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广东省阳春市的一个种植大镇,当地干部向我们介绍了新修的硬化沟渠以及平整后的田块。然而,当我俯身抓起一把土进行察看,却发现土壤板结情况极为严重,有机质含量低到极点。一位老农无奈地向我倾诉:“地是平整好了,灌溉水也方便了,可这土壤却越来越‘挑食’,化肥用量越来越多,粮食产量却不见增长。”
而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东北黑土地的退化、西北地区耕地的盐渍化、华北地区耕作层的浅化、南方地区耕地的酸化等问题,已然对我国农业的正常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鉴于此,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提交了这件提案,建议进一步细化耕地质量考核验收指标,强化科技对耕地质量提升的支撑作用,着力提升高标准农田的生态可持续性,力求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一套全方位、系统性的改进思路。
提案提交后,农业农村部给予了高度重视,对提案中的每一条建议都进行了详细答复,并明确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细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指标体系,同时联合相关部门支持科技攻关,强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指导各地牢固树立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这一系列积极的回应,让我真切看到了政府部门对于耕地质量建设的坚定决心与高效行动力,也深刻感受到提案办理工作的务实与严谨。
令人欣慰的是,2024年底,新修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正式出台,其中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相关验收指标进行了细化,在土壤性状评价指标分类中,新增了耕作层厚度、土壤容重、盐渍化程度等关键指标,这与我在提案中的建议高度契合。
回顾这件提案从调研、撰写到办理答复的整个过程,我深切感受到政协委员履职责任的重大。一件优质的提案,不仅需要深入基层,精准发现问题,更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最终推动相关政策落地生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勤将沃土厚植,方能仓廪殷实。守护好每一寸耕地,就是守护中国农业的未来,守护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在今后的履职道路上,我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入基层、扎实开展调研,紧紧聚焦农业农村领域的关键问题,提出更多高质量的提案,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采访整理:方慧

文字编辑:罗韦

新媒体编辑:叶瑶楷(实习)

审核:李木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