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全民体重管理年”,健康体重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问题。科学体重管理不仅能降低慢性病风险,更能提升生活质量。无论是预防肥胖还是科学减重,掌握正确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让体重管理成为守护健康的持久习惯。
1
正确认知,重在预防
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体重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防止超重、肥胖和体重过轻的情况发生。
2
终生管理,持之以恒
保持健康体重能减少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全人群都应把保持健康体重作为目标,并贯穿孕前期、孕期、婴幼儿期、儿童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的全生命周期。
3
主动监测,合理评估
定期监测体重、腰围等变化和评估体重状况是保持健康体重的重要措施之一。
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常用标准其计算方式是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
依据现行《成年人体重判定》(WS/T 428-2013)行业标准,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应维持在18.5≤BMI<24.0。
成年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为中心型肥胖,85厘米≤男性腰围<90厘米、8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为中心型肥胖前期。
4
平衡膳食,总量控制
健康体重取决于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在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保持平衡膳食模式并长期坚持,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
5
动则有益,贵在坚持
长期坚持科学运动,有利于体重的保持和体成分(人体的构成成分,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的改善。有氧、抗阻、高强度间歇运动均有助于控制体重。适度中高强度运动有助于体重管理。
6
良好睡眠,积极心态
睡眠不足或过多都不利于体重控制和身体健康。不同年龄阶段建议睡眠时长有所不同,应当参照相关标准保持良好睡眠。体重还与人的心理状态相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
7
目标合理,科学减重
超重和肥胖者减重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脂肪组织的重量,在制定减重目标时要量力而行,速度不宜过快。一般可按照每周体重减少不超过0.5公斤的速度,在3至6个月内减少体重的5%~10%,或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设置合理目标,科学控制体重。
8
共同行动,全家健康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个人应养成自主自律的健康习惯,主动学习健康体重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做好体重管理。
来源:健康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