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5月起施行 专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 通讯员 穗仁宣

政务服务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广州立法明确:专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4月10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媒体通气会。《条例》已于3月25日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将于5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24条,对政务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链条的详细规定,包括实行工作日预约延时服务、周末节假日错时应急服务、排队等候时间可预查预判等。值得一提的是,《条例》特别指出,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应当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协调解决复杂、疑难问题。

政务服务事项“一门办理”“一窗办理”

你是否也曾为了办一件事,要跑多个部门、多个窗口?为了减少企业和群众办事环节和时间成本,《条例》明确政务服务事项“一门办理”“一窗办理”。

《条例》要求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尽进”,除因场地限制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并经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同意外,均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原则规定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户籍管理等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

《条例》规定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中心应当设置综合窗口统一受理政务服务事项,统一反馈办理结果。

即时提供排队办理进度,缩减等候时间

《条例》明确,政务服务场所即时提供排队办理进度情况,供申请人查看、预判,当办理事项超过合理时间或者排队人数过多时,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查明原因,督促改进。

在预约、延时服务方面,《条例》要求政务服务管理部门提供24小时线上预约服务,同时保留政务服务场所现场取号服务,并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要提供工作日延时服务。

《条例》明确急事急办服务,规定相关单位通过周末、节假日错时服务等方式提供急事急办服务渠道,并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间。

此外,《条例》明确规定政务服务场所推进适老化和适残化改造等无障碍建设,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

专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条例》明确,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应当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协调解决复杂、疑难问题。对未能一次性告知、不接收申请材料或者未按时办结的情形,申请人可以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反映诉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应当受理、转办、督办并及时反馈办理情况。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应当对上述情形进行复核评估并督促改进,复核评估结果通报其派出单位。

《条例》要求编制关联事项清单,实现一次申报、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窗出证,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针对跨区域问题,《条例》要求梳理和公布全市通办、跨域通办事项清单,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实现全市通办、跨域通办、跨境通办。

此外,《条例》要求相关事项限时办结,提供政务服务的相关单位应当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间,办结时限自政务服务事项受理之日起计算。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的,相关单位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和其他全部要求。

强化惠企利民政策兑现

在企业政务事项办理中,惠企利民政策碎片分散、知晓度和兑现率不高的情况时有发生,《条例》对强化惠企利民政策兑现作出规定。

《条例》要求集中公布惠企利民政策,提供查询、咨询以及主动精准推送等服务。此外,规范惠企利民政策兑现,将政策兑现事项纳入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办理,主动匹配符合政策条件的主体,实现部分优惠政策免申即享;编制政策兑现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明确政策兑现的条件、程序和时限,精简申报材料,实现优惠政策一次申报。

发布会上,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姜莉表示,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持续强化惠企利民“特诊”窗口建设,完善企业群众疑难问题兜底服务机制,变“坐等审批”为“主动服务”,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不断提质增效。

据悉,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继续健全“需求响应型”政策供给体系,从“聚焦需求”到“拆解难题”,以个案突破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受益一批企业、助力一个行业”,出台更多针对性强、含金量足的措施,推动形成规划资源惠企利民政策矩阵。

编辑:邬嘉宏

来源:金羊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