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长江商业银行近日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该行总资产达528.62亿元,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3.23%和7.41%。光鲜业绩背后却暗藏多重争议:员工总数较上年减少80人,人均薪酬下降2%,而7名高管人均年薪逆势增长3.41%至138.8万元。与此同时,该行近两年因信贷分类不实、资金挪用等问题频遭监管处罚,累计罚款超250万元,暴露出内控与合规管理问题突出。
经营合规问题频发:
两年遭罚超250万元,信贷违规成重灾区
江苏长江商业银行近年因屡次触碰监管红线,成为金融处罚名单上的“常客”。仅2023年至2024年,其分支机构及高管便因多项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央行等机构处罚,涉及金额逾250万元。
总行层面,2023年4月,因错报监管数据、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贷款资金被挪用等多项问题,被中国银保监会泰州监管分局罚款120万元。此次处罚中,除银行主体外,相关责任人亦被追责:时任高管卢政因对数据错报、贷款分类问题及对公贷款资金挪用负管理责任,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陈芳因涉及个人及对公贷款挪用被罚5万元。尽管该行董事长朱惠健未被直接追责,但其作为法定代表人出现在处罚信息公开表上。
分支机构亦连环暴雷。2024年7月,兴化支行因贷前调查不审慎、贷后检查不到位被罚30万元,时任行长茅庆荣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同年11月,扬州分行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被罚30万元,行长陆新山被罚6万元。
票据与信贷资金违规也频繁发生。2023年12月,盐城分行因票据业务办理不审慎、信贷资金被挪用,被罚70万元。
上述案例显示,该行在信贷管理、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环节存在系统性疏漏。尤其是贷款资金挪用问题反复出现,反映其内控机制形同虚设,合规文化亟待重塑。对比2022年由该行行长史玉泉主持、总行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参加的内控合规管理问题剖析通报会,当前状况与当时的目标设定似乎相去甚远。
内部管理矛盾凸显:
员工缩编降薪,高管薪酬“逆势上涨”
在经营合规问题频发的同时,江苏长江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亦引发质疑。2024年,该行正式员工数较上年减少80人,降幅6.57%,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减少51人,税前人均薪酬从21.21万元降至20.76万元,降幅2.1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惠健、史玉泉、秦桂涛、王建林、金文斌、李剑、刘萍等7名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从939.54万元增至971.61万元,人均年薪达138.8万元,涨幅3.41%。
“减员降薪保高管”的举措如何服众?尽管该行在招聘宣传中强调“为员工谋幸福”,并标榜“多层次的薪酬福利体系”,但实际执行中,普通员工面临缩编压力与薪酬缩水,而高管不仅薪酬上涨,其绩效薪酬的50%还可延期支付,进一步降低短期收入风险。这种薪酬分配失衡,暴露出该行治理结构中对基层员工权益的漠视,亦与近年来国企“降本增效需平衡公平”的改革导向背道而驰。
监管压力与未来挑战:
合规整改与人才流失风险并存
面对频发的监管处罚,江苏长江商业银行的整改成效仍存疑。尽管2024年其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23.12%,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28%,但屡罚屡犯的信贷乱象表明,指标改善或仅停留在账面,深层内控问题并未根除。此外,该行作为江苏省资产规模最小的城商行,资本充足率从2023年的11.96%微降至11.72%,抗风险能力承压加剧。
更严峻的是,人才流失风险正在积聚。该行员工总数连续下降、高学历人才流失,叠加薪酬不公引发的士气低落,可能导致业务执行层面进一步弱化,形成“违规—处罚—人才流失—管理失效”的恶性循环。而高管薪酬与业绩责任的匹配性亦受质疑:2024年该行净利润增幅7.41%,低于营收13.23%的增速,盈利能力提升乏力,高管涨薪的合理性缺乏足够业绩支撑。
江苏长江商业银行的案例折射出部分中小银行在规模扩张与合规经营、成本控制与员工激励之间的失衡。若不能从根本上完善内控机制、重塑公平的薪酬体系,其所谓的“业绩增长”不过是空中楼阁。在金融严监管常态化的背景下,该行能否真正实现从“小而乱”到“小而精”的转型,仍需拭目以待。
江苏经济报记者 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