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冷水滩:清风为伴产业兴 乡村振兴结硕果

“往年柑橘存储和运输问题最让我们头疼,现在冷库和运输道路都修好投入使用了,果子住进‘空调房’,销路更广了!”初春时节,在湖南冷水滩区秀井头村柑橘种植基地,金灿灿的夏橙挂满枝头,该区纪委监委驻秀井头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吕绍斌利落地剪下一串沃柑,眼角的笑意满容。

秀井头村是冷水滩区纪委监委乡村振兴联系点。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零散的山坡地。“家家种橘树,户户愁销路”,吕绍斌至今记得第一次进村时的场景。驻村工作队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在村民院坝会上拨起算盘:“单打独斗产量不高、质量不齐,顶多亩产1000斤,也卖不出好价,集中流转才能做大做强。”

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讲政策、算细账,引进江永县柑橘种植大户投资建设柑橘基地,促成连片流转土地400亩,同时积极对接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区公路局等职能部门落实农业惠企政策,帮助修建滴灌一体设施,建成1600立方米的储存仓库和3000米产业路,为该村柑橘产业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2024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导致沃柑紧急下树急盼销路。面对滞销困境,吕绍斌发动纪检监察干部当起“推销员”,有的联系供销合作社开辟“爱心专柜”,有的在朋友圈发起“带货”认购滞销柑橘。那个冬天,纪检监察干部不仅自购1600余斤柑橘,更牵线搭桥促成基地与3家电商及超市形成长期合作。

在多年如一日的帮扶下,秀井头村柑橘产业持续壮大。如今的秀井头村,标准化种植的柑橘林横竖成行,滴灌管网如叶脉般延伸,柑橘产量和质量连年攀升,年产量达50万斤,年产值超过150万元,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和农产品出口认证。基地吸纳5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年发放工资40余万元,金灿灿的柑橘已经成为村民的“致富果”。吕绍斌表示,“果子甜不甜,老百姓的笑容最能体现。我们纪检监察干部驻村必须既要当好‘监督员’,又要当好‘服务员’,让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满、笑容越来越多!”

春日暖阳下,满山的柑橘林泛起金波。蜿蜒的产业路上,又一辆冷链车鸣笛启程,而清风相伴护航乡村振兴的故事,正在新的春天里续写新的篇章。(陈雨航 许晓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