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报到双服务”助力!南澳县吹响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冲锋号”

4月12日,南澳县大雾弥漫,天空飘着零星小雨。除草机、三轮车的轰鸣声,干活的吆喝声,打破了海岛清晨的寂静。当天上午,一场依托“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机制,以“清脏、治乱、增绿、提质”为核心的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拉开帷幕,吹响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冲锋号”。

问题查改闭环管理

20天攻坚力促人居环境大改观

人居环境整治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事关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大事。

4月8日,汕头市召开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会。将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优先题,要求各区(县)要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于5月底前实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并将各区(县)分为三个梯队,分别完成“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

县镇村三级合力清理西山农村陈年垃圾。

南澳县处于第一个梯队,时间紧、任务重,怎么攻坚破题?

仅隔2天,南澳县委决定于4月至6月,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中启动“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机制。落实各机关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按照“百千万工程”挂钩联系村安排,逐村组建“挂钩县领导+挂钩单位主要负责人+挂钩镇领导+村党组织书记+挂钩单位联络员”工作群。依托工作群,实行“发现问题—通报问题—整治问题—反馈结果”的问题查改闭环管理,推动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整治。

“‘双报到双服务’助力人居环境整治这项工作我们是常态化开展的,今天的活动是我们坚决贯彻县委关于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的部署要求,推动‘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机制从‘平时’向‘急时’转换后的首场全县集中整治行动。”南澳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用20天左右时间,力促村人居环境实现大改观、大提升。其间,各机关事业单位每天至少安排本单位1名党员干部作为巡查员,到挂钩联系村开展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摸排工作,推动立行立改;各单位每周至少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挂钩村居,开展1次比较有规模的集中整治攻坚行动。

小雨丝毫没有阻挡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

农村人居环境说起来点多面广,抓起来千头万绪,并非一日之功。如何避免“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怪圈?南澳县要求,各挂钩联系单位,集中攻坚阶段后,5月份起至6月30日,每周至少安排1名党员干部到挂钩联系村开展巡查,每月至少组织开展1次集中整治活动,确保整治彻底,成果全面巩固。

清死角治“顽疾”

盘踞多年的垃圾堆不见了

细雨打湿了衣襟,汗水湿透了衣背,小雨丝毫没有阻挡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当天上午,南澳县委书记张林、县长陈艳莉以及县四套班子其他成员分赴各自挂钩联系村,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开展整治行动。在荖园村,记者看到党员干部纷纷撸起袖子、俯下身子、挥锹执扫、分工有序,身体力行号召更多的群众主动参与清扫公共区域、自觉整治房前屋后的活动中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村庄边角地带焕然一新。

南澳县委书记张林带领县四套班子其他成员分赴各自挂钩联系村,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开展整治行动。 南方+ 郑淼鑫 拍摄

“人居环境整治,其实我们一直在进行着。”荖园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泽奇告诉记者,近几年环境改造,不仅实施了道路硬化、村庄美化,还种植了很多绿植,村从软弱涣散到“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对比以前,人居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但部分道路边、群众宅基地的杂草有所反弹,接下来要将能硬底的路面全部硬底,杜绝反弹

“我们村这回可算解决了这片卫生死角的问题!”站在刚清理完毕的空地上,后宅镇西山农村党组织书记洪俊佳指着焕然一新的西阁龙门路口东侧介绍道,“这片地离居住区较远,以前总有村民把建筑废土、旧物垃圾往这儿堆,日积月累成了卫生死角。这次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我们县镇村三级合力进行清理,清运了十多车垃圾,终于把堆砌的陈年垃圾都清掉了。下来我们要落实常态化管护巡查机制,坚决把这个问题整彻底

在荖园村,党员干部撸起袖子、俯下身子,分工有序。 南方+ 郑淼鑫 拍摄

而这样的变化正在全县同步上演。

据统计,活动当天,南澳县共有党员干部2100余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整治点位109个,清运垃圾超过73吨。更令人欣喜的是,不仅仅是党员干部,当天有不少群众自觉加入整治队伍。

在云澳镇南台村滨港路小码头,村里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用水冲洗水产交易码头,鱼腥味逐渐变淡、地面逐渐变洁净。

“我们冲洗码头用的水都是附近2家制冰厂提供的。”南台村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素玉告诉记者,小码头深夜常有货车聚集,装卸海鲜产品。卸货残留的污水、垃圾未能及时清理,导致路面长期散发臭味。码头离居民区也比较近,所以每周都会发动党员干部一起清理,村民们也纷纷走出家门,主动加入到整治队伍中来。

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用水冲洗水产交易码头。

“这点水不算什么,都是在自家门口,清理干净我们住得也舒心。”制冰厂的老板陈焕齐放下水管笑着说。

人居环境整治,整治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心。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从“脏乱差”到“洁净美”,实践证明,唯有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将集中攻坚与长效管护相统一,方能实现美丽乡村的永续发展。

这场攻坚行动,只是个开始。

南方+记者 郑淼鑫

通讯员 蔡阳生 陈梓博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郑淼鑫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