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外戚、宦官两大集团火拼,并州牧董卓乘乱勒兵进京,废少帝,拥立献帝,诛杀异己,把持朝政,兵纵兵在洛阳周边烧杀抢掠,史称“董卓之乱”。各地州牧、太守及地方豪强以讨伐董卓为名,拥兵自立,开始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
人物:曹操、刘备、孙权。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东汉王朝在经历了董卓之乱后,已经基本上名存实亡,各地州郡割据一方,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曹操的势力渐渐壮大。打败了进攻兖州的黄巾军,在兖州建立了据点。他还将黄巾军的降兵补充到自己的军队中,扩大了武装。后来他又打败了陶谦跟吕布,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割据势力。
公元195年,长安内乱,外戚董承和一大批大臣带着汉献帝逃出了长安,这时,曹操正筑兵在许城,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和手下的谋士商量,把汉献帝迎过去。随后,他派出曹洪带领一支人马去迎接汉献帝。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迎到了许城。许城成为东汉的临时国都,因此改称为许都。曹操自封为大将军,从此以后,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向各地州郡豪强发号施令。自此曹操开始了他的霸业。
当曹操扫除北方残余势力的时候,在荆州依附刘表门下的刘备,也在寻找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四处招揽人才,为自己出谋划策。一天一位谋士对刘备说道:“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有一位奇士,您为什么不去请他来辅助呢?这位奇士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人称‘卧龙’。”于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启程前往隆中。
刘备一行三人来到隆中卧龙岗,找到了诸葛亮居住的几间茅草房。刘备下马亲自去叩门,一位小童出来开门,刘备自报姓名,说明了来意。小童告诉他们:“先生不在家,一早出门了。”几天以后,刘备听说诸葛亮已经回来了,忙让备马,再次前往。
时值隆冬,寒风刺骨。他们三人冒雪前往,当来到诸葛亮家,才知道诸葛亮又和朋友出门了。刘备只好给诸葛亮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三个人第三次去隆中时,为了表示尊敬,刘备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时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时,碰巧诸葛亮在草堂中酣睡未醒。刘备不愿打扰,就让关羽、张飞两人在柴门外等着,自己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台阶下等候。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所打动,他根据自己多年研究时势政治心得体会,向刘备详细的讲述了自己的政治见解,提出了实现统一的战略方针。说道:“现在曹操打败了袁绍,拥有百万兵马,又借天子的名义号令天下,很难用武力与他争胜负。孙权占据江东,那里地势险要,民心顺服,还有一批有才之士为他效劳,也不可以与他争胜负,但是可以与他结成联盟。”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益州、等地形势,认为如果能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机会成熟,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功业可成,汉室可兴。
刘备从诸葛亮的分析中看到了自己的广阔政治前景,于是再三拜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见刘备这样陈恳的恳求,也就答应了刘备出山。至此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开始了光复汉室的大业。
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势力迅速发展。公元200年,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军颜良进军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北),围攻曹操的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进至黎阳,准备渡河直捣许都。决战中,曹操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他先是采取声东击西之计,斩杀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然后诱敌深入,又于延津之乱中大败袁军,斩杀大将文丑。
初战胜利后,曹操主动撤兵,屯兵官渡,深沟高垒,坚壁不出,等待时期。10月,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曹操,透露了袁绍在乌巢囤积万余车辆草辎重的情况,并建议曹操出奇兵偷袭乌巢。半夜时分,曹军赶至乌巢,四面点火,围攻袁兵大营,守将淳于琼出战不利,退守粮屯,等待援军。乌巢离袁绍大营仅20千米,但袁绍得知曹操亲自率军偷袭乌巢,认为这正是攻破曹操大营的好机会,便派大将军高览等进攻官渡曹军大营,只派少数轻骑前往救乌巢。在乌巢,曹操督军继续猛攻,曹军将士殊死奋战,终于大破淳于琼军,烧其粮草辎重万余车。
乌巢一仗,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负,袁绍攻曹操官渡大营未下,乌巢败讯已经传来。袁军将领见大势已去,投降曹操,曹操乘胜追击,消灭袁军七八万人,袁绍与其子仅带800余名亲兵逃过黄河。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为他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于公元前208年秋天率军30万,号称80万,南下攻打荆州。当时刘琦出任江夏太守;刘琮被部下拥戴,继任荆州牧。刘琮是个贪生怕死的人,听说曹操来攻打荆州。暗地派人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襄阳,当时刘备和诸葛亮正在樊城操练兵马,并不知道大军逼近,单凭自己的力量已不可能与曹操抗衡,便于诸葛亮率军向江陵退去。
曹操席卷荆州的消息传到了江东,孙权部下的文武百官异常震动,有些人主张投降,孙权犹豫不决。在曹操进兵荆州以前,孙权就曾派鲁肃到荆州去探查虚实,鲁肃在当阳却刘备把军队移驻到长江南岸的樊口,以便和东吴互通声气。刘备趁机派诸葛亮和鲁肃一同前往去见孙权,商议联合抗曹操的策略。
这时孙权接到曹操的恐吓信,声称孙权如果不投降,他将率八十万大军直捣江东。有些人认为只有投降才是上策。针对这种观点,周瑜批驳说:“曹操挥军南下,后边有关西马班超、韩遂的威胁,后方一定不稳。再说曹军不擅长水战,他们与我们较量是舍长较短。另外,现在是寒冬十月,曹操兵马粮草不足,北方士兵远涉江湖之间,水土不服,必然生病。这些都是曹操致命的弱点。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据我观察,曹操带来的军队不过二十万,已经疲惫不堪;从刘表那里所得的军队,最多不过七八万,况且人心不稳。将军只要给我五万精兵,就足以打败曹操,请将军放心”。一番话说得孙权非常激动。
于是孙权以周瑜为左督(总指挥),程普为右督(副总指挥),鲁肃为赞军校尉,率精兵三万,与刘备大军一起进驻长江南岸的赤壁,与刘备隔江对峙。
曹操的士兵因为来自北方,初到南方水土不服,很不习惯南方潮湿的气候,再加上不习惯乘船,没过多久就病倒了很多人。这时有人献上一计:将水军的大小战船分别用铁环锁住,十几条船一排,每排船上再铺上宽阔的木板,不仅人可以在上面行走自如,连马也可以在上面跑起来。
驻防在长江南岸的孙刘联军,看见曹操的战船连接在一起,便想用火攻。正在发愁无法将火种靠近敌船时,周瑜手下的大将黄盖主动要求自己投降,以便靠近敌船。
周瑜很赞成黄盖的主意,两人经过商量,派人给曹操送去一封信,表示投降曹操。曹操以为东吴的人看清了形势,害怕兵败身亡,便没有怀疑黄盖的诈降。周瑜在江东将各路人马布置停当,只等东南风起,火攻曹营。
当天晚上,黄盖率领20只战船,船上装满干草、芦苇,浇了膏油,上面蒙上了油布,严严实实地把船遮盖住。等到船离北岸约二里时,只见黄盖大刀一挥,20只船一齐着起火来,火焰腾空而起,一起撞进曹操的水军中。刘备、周瑜一看北安起火,马上率水陆两军同时进军,杀得曹操死伤大半,曹操败走华容道。
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胜利、曹操大败而告终。这是三国时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军事战役,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再也无力南下,统一全国的愿望华为了泡影。曹操开始以防御为主,集中精力经营北方。孙权稳定江东,并且向岭南发展。刘备占据荆州,向益州发展。
赤壁之战后,刘备和孙权瓜分了荆州,刘备又以抵抗曹操为名借了孙权占领的荆州南郡。后来,刘备又占据了益州和汉中,孙权向刘备索要南郡,遭到拒绝。
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曹魏的襄阳、樊城。驻守陆口的吴将吕蒙向孙权建议夺取荆州。公元219年,孙权任命吕蒙为大都督,进攻江陵。吕蒙将战船伪装成商船,将精兵藏在船舱内。吴军抵达后,蜀将傅士仁投降,傅士仁又劝降糜芳投降。吴军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的两个重镇。
关羽得知荆州失守后,急忙撤军回援。关羽将士得知公安、江陵已经失守,吕蒙又善待他们的家属后,纷纷逃散。关羽势单力薄,败走麦城,后被吴军俘杀于彰乡(今湖北当阳)。孙权占据荆州。
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有利于三个区域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符合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为结束分裂战乱、实现全国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