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是哪个洲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岛国,坐落在亚洲大陆的最南端。

地处热带,距离赤道880公里。

南宽北窄,形状像个鸭梨,面积差不多2个海南岛。

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年均温28摄氏度,年均降水量2000毫米。(什么是季风气候点这里)

曾经70%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处处鲜花盛开,动植物种类数量很碉堡。

康提的皇家植物园据说是亚洲最大的,世界最好的植物园,新加坡站在旁边都默不作声。

游客可以在国家公园坐着敞篷吉普车看动物,比非洲还狂野,搞得我满脸都是土。

1975年,政府出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象孤儿院,专门收养被遗弃或迷路的象。

现在大象孤儿院是个景点,大象家族每天都要排队洗澡给游客观赏,已经成了大象洗浴中心了~

斯里兰卡海岸线几乎全部是金色的沙滩,海域经常有蓝鲸出没。

在南部海域当地人有一种古老的钓鱼方式——高跷海钓,就是坐在海边木头杆子上钓沙丁鱼。

随着游客到来,渔民们都开始做收费的钓鱼表演,俗称钓游客。

在史前时代,维达人就在斯里兰卡森林里狩猎采集为生。

维达人是斯里兰卡唯一的土著,是一种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原始澳大利亚人种。

但随着外来人口不断进入,维达人种的体貌特征已经不明显,文字也消失了。

印度是距离斯里兰卡最近的国家,两国之间隔着保克海峡,最窄处的距离只有30公里左右。

虽然总是嫌弃印度人脏,但斯里兰卡人也不得不承认,老家就是印度。

传说公元前483年,一个印度北部的王子被流放,第一次登上斯里兰卡土地。

王子的祖先是一头狮子,就把这个岛屿叫作狮子国。

斯里兰卡人自称为狮的传人,甚至把狮子画在国旗上,说得好像跟真的一样。

当然,历史学家肯定不相信他们YY,认为印度移民因为海上贸易来到这里。

斯里兰卡自古以来就是印度洋地区海上交通和贸易的中间站。

早在人类还没有学会利用季风驾驶船只跨海航行的年代,印度和阿拉伯商人就已经驾船到这里做买卖了。

北印度商人和他们的后代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僧伽罗民族。

僧伽罗人把土著赶走在北部城市阿奴阿德普勒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公元前3世纪,佛教也从印度传了来,当年从印度带来的圣菩提树,至今还活在阿奴阿德普勒。

僧伽罗人信仰的是小乘佛教,就是最原始的佛教1.0版本。

和我们中国人熟悉的大乘佛教根本区别是,小乘佛教以释迦摩尼为唯一教主,不求普度众生,只求个人解脱。

僧伽罗僧人还把释迦摩尼的经典教义记录成书,在南亚佛教国家广泛传播,斯里兰卡人也引以为傲。

公元371年,由于印度战乱,迦摩尼的牙齿又流落到了斯里兰卡。

在佛教国家,佛牙是王权象征和镇国之宝。

虽然听上去有点扯,斯里兰卡人执着地认为,谁拥有释迦摩尼的牙齿,谁就可以统治这个岛屿,人们为了抢牙打得不可开交。

现在,佛牙就放在康提的佛牙寺里,接受世界各地信徒朝圣。

信仰佛教的僧伽罗人占斯里兰卡总人口70%,大象扛着佛牙游行的佛牙节是国家最隆重的节日。

僧伽罗王朝在岛中北部创造了辉煌的古文明,修建大量水库和运河。

宫殿和佛塔至今屹立在丛林中,狮子岩就是其中一个古老宫殿。

也是因为和南印度比较近,历史上一些南印度国家经常一亢奋就打到斯里兰卡来。

几个世纪的征战,大约在14世纪初,岛北部贾夫纳地区出现了南印度泰米尔人王国。

泰米尔人信仰印度教,现在五颜六色的印度教神庙也很常见。

僧伽罗王国不断向南迁移。

从此,来自印度的两个民族,信仰着来自印度的宗教,在斯里兰卡南北各据一方,形成了持续几个世纪的对峙。

斯里兰卡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受印度影响,比如饭难吃这点真是得到印度真传。

狗觉得一路都在吃糊糊,没吃上正经肉。

整个斯里兰卡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大约占全岛面积的1/6。

最著名亚当山海拔2243米,是佛教、印度教和天主教共同的圣山,不同宗教信徒都认为自己的爱豆来过这里。

斯里兰卡还是一个被写进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里的珍宝岛。

西北部地区的浅海在历史上盛产珍珠,被过往商客们称为珍珠海岸。

中南部山地拥有世界著名的宝石矿脉,宝石种类多,蕴藏量大。

很多世界著名大宝石都来自于斯里兰卡,比如这个收藏在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劳根蓝宝石胸针。

15世纪末,大航海时代开启,斯里兰卡的宝石、香料、象牙成为商路上最紧俏的硬通货。

最初,葡萄牙人和荷兰人都染指过这里。

葡萄牙人带来了天主教,今天,天主教在斯里兰卡西海岸影响都很大。

还在西海岸科伦坡、加勒修建了要塞港口,科伦坡成为海上贸易中心,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斯里兰卡首都(1985年首都迁往科特)。

不过最终,搞贸易谁都玩不过老司机——大英帝国。

1815年,英国征服全岛,斯里兰卡正式成为帝国的种植园。

本来英国人种咖啡赚点钱,结果遭遇了一次咖啡病虫害,整个种植园全军覆灭。(什么是咖啡点这里)

英国人气得要死,又从印度阿萨姆引进了红茶。

没想到岛上湿润温暖的山地气候种出的锡兰红茶在被中国印度垄断的茶叶界一炮走红。

斯里兰卡一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出口国,至今都是世界四大茶叶生产国之一。

立顿红茶的老板最初就是在斯里兰卡的英国茶叶商。

现在山地茶园小火车是网红打卡地,看着好看,车厢里挤得跟北京地铁似的。

为了补充种植茶叶的劳工,英国人从印度招募了大批泰米尔族劳工。

1911年,泰米尔劳工的数量占斯里兰卡总人口的13%。

现在泰米尔人是斯里兰卡第一大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8%。

一百多年的种植园经济,斯里兰卡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森林覆盖率不足30%,自然灾害频发。

农业萧条,工业落后,曾经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国家,沦落到粮食需要进口。

国际市场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毁灭性打击国家经济。

1948年,摆脱英国正式独立的斯里兰卡,建国之初就困难重重。

最致命的事,因为历史恩怨和英国分而治之的民族政策,在斯里兰卡生活的各个民族之间不混居、不交往。

尤其是僧伽罗和泰米尔这两个最主要的民族之间一直存在隔阂。

在50年代出现一个极度偏袒僧伽罗人的政府,剥夺泰米尔人在政府任职的权利,甚至减少泰米尔人上大学的机会。

由此引发两个民族之间冲突不断,科伦坡还爆发过政府不作为情况下,针对于泰米尔人的抢劫和屠杀。

数以万计的泰米尔人咽不下这口气,加入反抗阵营——猛虎组织。

民族冲突升级成为长达26年的内战,双方互相绑架、杀戮,都犯下累累战争罪行,造成大量无辜平民死亡(战争期间8万人死亡)。

整个国家政府瘫痪、经济停滞,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

2009年战争结束,当人们吞咽下族主义的苦果,无论什么民族,什么信仰,都达成了和平的共识。

因为战争中断的旅游业再度兴起,才让这个国家迎来新的希望。

曾经被列强殖民,被内战撕裂,被海啸淹没,人世间的诸多不幸都没有打败坚强勇敢的兰卡人民。

兰卡人热情温暖,平和友善,每一个到过这里的人都被这些亲切天真的微笑打动过。

斯里兰卡国旗上有四片普陀树叶,分别代表了爱,慈悲、平和和快乐。

这不仅是兰卡人,更是全世界的期许。

愿高山茶园的清风,金色闪光的海岸,神圣永恒的庙宇能够化解这个古老岛屿短暂的悲伤,众神护佑兰卡的微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