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榜样?有人说,在一个领域做的足够好的人,他就是榜样。也有人说,一个人做了所有人都不敢做的事而且成功了,他就是榜样。
我看到一个有趣的说法。英文中的“榜样”这个词是“role model”,直译过来就是“角色模型”。奇怪,这个词没有优秀的意思啊?那榜样到底是什么呢?
举个例子。一位女性因为在某个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所以她成了榜样。这不一定是说我们要向他学习,也许那个领域的门槛非常高,而是说她开创了一种新的角色模型。
以前,人们总是以为女性在那个领域做不好,而她的成功打破了这个传统观念,制造了一个新的模型——女性可以在那个领域做好。
所以,她成功的意义,不是她足够优秀所以成功那么简单,而是告诉所有人,这条路是通的,传统上认为女性不适合干,是毫无道理的思想束缚。
所以你看,西方国家的“榜样”不是树立一种成功的典型,而是展现给世界一种新的做事途径。
在汉语里,榜样的意思是值得学习、效仿的好人好事。
比如,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在学校当你捡到一支铅笔,主动交给老师,老师不仅会表扬你,而且还会告诉全班同学要以你为榜样——拾金不昧。
当你考试考了全校第一名的时候,你不仅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而且还会成为全校同学学习的榜样。
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你工作业绩突出,很可能就会成为领导眼中的红人,同事效仿的榜样。
我国几乎每年都会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并且还会详尽的讲述评选人的生平经历,为什么呢?就是为了给各行各业的人树立起现实生活中的学习榜样。
你看,“榜样”在我国并不是神圣而高不可攀的,他就在我们身边,所做的事也都是平凡的,人人只要努力就能够成为众人效仿的榜样。
在中国文化里,榜样就像道路,潜意识中使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只能在道路中行走。比如,郑和下西洋是伟大的壮举,然而只有雄才大略的朱棣才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下西洋,其后辈子孙为什么没有再组织下西洋呢?不是因为没有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是这个榜样可以效仿,也可以不效仿。路有了,走不走是你的事,但必须身在路中。
而西方文化中,榜样就是角色模型。比如,欧洲的城邦时代,在天主教的统领下,第一个欧洲贵族建立了自己的城邦,其他贵族一看教皇默许,于是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城邦。
在中国,自古以来没有统一的信仰,所以榜样就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当在西方,人们有统一的宗教信仰,那么榜样就成了他们看重的角色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