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代代相传、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更是有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民间风俗和文化,比起在历史的舞台战绩显赫的伟人,民间风俗不尤显得简陋,却不可以物而代之。在传承后代的同时,这些渐渐被人忘掉的风俗文化,人们也该冒出头来,广为而告知。
▲《新春跳火盆》
“过番”风俗
早年,新客出国,临行前家里须准备一小包泥土和一小瓶井水,让其随身带走,寓意出洋后当饮水思源,勿忘故土。也有说是到侨居地后,用家乡的井水煮当地所产的豆腐,吃了可不致水土不和。
对于要出洋投靠亲友者,家里还要准备一包“竹心”与“缘钱”让其随身带走,旨在此去寄人篱下,与所投靠的亲友有个好缘份,以得其真心实意的栽培与照顾。
过番之前,普遍均先到宗祠或祖厅点炷香拜辞列祖列宗,俗称“拜先祖”、“拜公妈”。寓意此去千村万里,不忘“乌篮(摇篮)血迹”启程时,家属要煮“红枣鸡蛋”放置在家中的水缸盖上,让出洋者吃下,以析祝他出洋后有个圆满的结果。
送顺风
送顺风即送行。古时出洋,坐的是木帆船,送顺风,也就是祝愿一帆风顺的意思,虽后来出国,已改乘汽船或飞机,但民间一直沿袭称之为“送顺风”。
通常番客离乡前,到亲友家中辞行,亲友则有的送鸡蛋面线,有的送鱼、送鸡或猪脚等物,亦有的送万兴馆花生、泉苑茶饼、铁观音、水仙种或党参当归等药材。还有设宴饯行者,更为热乎。不过桌上如逢全鱼,最忌翻面,被视为不吉(翻船)之兆。
脱草鞋
脱草鞋即洗尘。过去远行,都穿草鞋,回家时,务需脱去草鞋,洗去一路风尘。民间体用此义,把为番客接风洗尘称为脱草鞋,虽后来穿布鞋、穿皮鞋,但此礼俗仍代代相传。通常亲戚朋友,视其亲疏或送猪脚美酒,或送鸡鸭糕饼等物。番客则回赠布料、衣物或包洋银作为酬谢。
除此之外,番客回国时,往往还准备一些毛巾、番纱(纱线)、香皂之类,分赠一般邻居、堂亲,而当番客回去侨居地时,他们则送鸡蛋为之送行。
公鸡拜堂
封建社会,婚姻大事概由父母包办,华侨虽身在异国他乡也不例外。往往父母在故乡通过媒妁之言定了亲,并择定迎亲日期。但因路途遥远或其他种种原因,番客未能按期归国,又不得改期,只好按原定时日把新娘娶门。
花轿扛到男家,可是没有新郎踢轿门怎么办?则由送嫁姨抱一只公鸡到新娘轿前踢轿门,接新娘到洞房中。新婚之夜,把公鸡放置于洞房床下与新娘作伴。待华侨回国后即可正式与早先入门的新娘过夫妻生活。解放后实行新“婚姻法”,此婚俗即自行废止。
螟蛉子与“压肚蛋”
华侨回国娶亲,往往无法久住。回侨居地后且因商务繁忙,难得接续归乡,故有的多年未能得子,有的则单生独子,或仅有女儿。
在家父母逐渐年老,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及“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影响之下,未免抱孙心切,故有许多家庭,在征得海外儿子的认可后,为其抱养子,俗称“螟蛉子”。“螟蛉子”要来新的家庭时,其亲生母应煮熟鸡蛋数粒,让其随身带来给新母亲,养母即将此蛋放在肚兜内,让家中的兄弟姐妹来摸,据说这样可以使新抱养的儿子同这家原来的孩子们感情融洽,亲如同胞,此蛋俗称为“压肚蛋”。
引水魂
华侨客死他乡,多有叶落归根魂归故里的心愿,且因过去出洋,皆乘船水路往返故衍生出“引水魂”之类风俗。
番客死后,需由亲人或朋友带一块墓地的土,和一件死者的衣服回家,据说途上,每到一处,上船或转车时,均要低声呼一声亲人的名字,例如:“爸爸,到某某地方了,现在我们一道上船回家去。”抵家后,即将墓土放在厅桌上的香炉中,然后择日引水魂。
是日,死者家属必于大清早海水退潮时到海边放纸船(离海较远者,则到溪边)。候涨潮时再到该处迎接。其时,道士在海边舞动死者衣物,口中念念有词,孝男孝孙则跪在沙滩上哀号死者的名字,然后祭海龙王、土地公,再由点主官点木主,招魂队伍方整队归回。
后来,由于社会的进步,华侨出洋或归国,改乘汽车或飞机,且有些乡村离海口甚远,多有不便,故此风俗也略有变通。例如,一大早到村口旷地放纸糊的汽车或飞机,中午再招魂。
祭扫祖坟
过去华侨出国,短则两三年、长则十年八年,难得回家一趟,故每次归家,必至祖宗坟前祭扫一番,以表示不忘上辈恩德。更有父母亡故时,没能回家奔丧者,一旦归来、必至墓前哀恸一番,悲之所至,涕泪纵横,至为感人。
风俗文化
实际上,诸如此类的风俗文化在各地数不胜数。有百年后仍保留的,也有渐渐被废除的。有人追求现代生活快节奏,有人怀念什么都还没拆的年代。而在人们看不到的角落,某些风俗文化也将顺应着时代,开始妥协,慢慢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