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石平
近日,在周庄古镇景区外开汉服体验店的博主“周庄小张”在社交平台发视频称,目前周庄的客流量稀少,自己的小店已连续三天营业额为零。许多商户也同样吐槽,现在古镇生意不好做,连续几天不开张是常有的事。
对此,周庄古镇工作人员回应称,商户吐槽的时间正处于3月初这一旅游淡季,游客少是很普遍的现象。“从3月底开始,周庄古镇连续5个月都将处于旅游旺季,“不存在网传客流量稀少的情况”。
来源:网络视频截图
但周庄古镇随即也对门票价格做出调整。清明假期期间(4月4日至6日),景区门票将享受限时半价优惠,同时,假期后的工作日门票也将享受5折福利。同时,4月7日起,购买一次周庄古镇景区原价门票的游客,可终身无限次免费入园。(据4月10日极目新闻)
“周庄小张”的吐槽引发了网络热议,其中既有商户们的声音,更多的还是游客们的看法,很多网友都认为,周庄100元的门票实在是太贵了。有外地游客表示,一家三口去玩,光门票就花掉200多,想要住在古镇里面的话,住宿也不便宜,还要加上交通成本,花了一两千就玩一个古镇,感觉性价比确实不高,哪还有余钱消费?
作为中国古镇旅游开发的先行者,周庄曾书写过“水乡传奇”。近百座古典宅院错落有致,60多个砖雕门楼古朴典雅,14座古桥各具特色,水路纵横,构成一幅动人的江南水乡画卷,让这座小巧的古镇,在上世纪90年代就成了当时的“顶流”景区,而从那时起,门票收入就一直是周庄旅游收入的顶梁柱。
但时移世易,花无百日红,如今不要说周庄,整个古镇类型都陷入了同质化的困境,一条仿古街,两边都是店,买买东西喝喝奶茶,划船逛街看表演,千篇一律的风景,乏善可陈的体验,让游客们逐渐对古镇、水乡产生了审美疲劳。有学者不失尖锐地指出,当下古镇已分化为两种:一种是“购物街型”,一种是“主题公园型”,但无论哪种,过度依赖门票都如同饮鸩止渴。
所有古镇都面临这个问题,所以大家都得“卷”起来。当乌镇将戏剧节打造成文化地标,南浔推出“古镇+研学”新玩法,濮院与时尚盛典成功“牵手”,周庄的摇橹船与砖雕门楼已难构成独特卖点。不少同类型的古镇、水乡现在都推行景区内住宿免门票,购买游玩项目套餐免门票等举措,相比较之下,周庄的百万门票就更显得贵了。
所以,周庄虽然嘴上说“来玩的人一点都不少”,但行动上还是很诚实,立刻就推出了优惠措施,先把门票价格降下来,为了吸引回头客,还推出了“游一次,免终生”这样的活动。这不仅是对市场规律的自觉顺应,也是景区发展思路转变的契机。此前吐槽的“周庄小张”也表示,门票优惠之后,店里营业情况明显改善,这也更加印证了,打破对“门票经济”的依赖,向“体验经济”的转型,是传统景区走出困境,焕发新生的必由之路。
当然,不少网友也在问,为什么不直接免票?杭州西湖的案例早已证明,免票带来的客流增长能带动周边商业数倍收益,众多传统景区也以实际探索证明,“免票”才能实现综合收益最大化。也要看到,很长时间以来,门票收入都是周庄古镇旅游收入的“中流砥柱”,在没有找到新的收入增长点的情况下,直接免票可能还是“步子迈得太大”。对于周庄而言,当务之急或许还是先走出“门票依赖”的舒适区,将压力转化为业态升级的动力,让门票降价不再是单纯的让利手段,而成为流量入口的自然选择。
周庄引发的争议,实在是对整个古镇旅游模式的一次反思和考验,在文旅融合的深水区,仅靠老祖宗留下的青瓦白墙已难以为继。从“卖风景”到“卖体验”,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转型注定伴随阵痛。但值得期待的是,当更多古镇敢于打破“门票经济”枷锁,水乡的古韵和诗意会伴随着更多创意和惊喜,流淌入游人们的心间。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