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30亿元 重庆江北锻造高水平现代制造业集群

目标自动捕获、识别跟踪、自校准、自动平衡……对20多项光电技术、10多项车载平台技术进行升级,是重庆连芯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晓燠所带领的团队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重心。

马晓燠(左一)正在调试测距仪。

“我们团队与重庆优势力量携手合作,共同发起了‘520’项目计划,旨在完善无人机蜂群防护的关键技术,提升激光防御系统的整体性能。”4月8日,马晓燠正在实验室中忙着操控并调试自适应光学系统,进行验证工作。

2018年,中科院光电所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马晓燠带领团队成立了中科院光电所首个产业化公司——重庆连芯光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并入驻中科院江北育成基地,凭借在光电探测、自适应光学、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等关键领域的深耕,连芯科技快速成长为国内唯一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的自适应光学智能光电设备研发和制造企业。

“目前,仅自适应光学技术所带来的订单,年产值就超过10亿元。”马晓燠告诉记者,连芯科技的成长,离不开江北长期以来的扶持和支持。

作为重庆的传统制造业大区、新型工业化强区,近年来,江北把制造业作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着力打造具有江北特色的“22411”现代制造业新型集群体系,引导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奋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江北区经济信息委副主任肖渝妹表示,江北根据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确定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两个主导产业集群,并围绕主导产业补充发展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AI及机器人、智能家居、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等新兴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江北辨识度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

位于江北鱼复工业园的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单轨车辆研发制造基地

走进位于江北鱼复工业园的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轨道)单轨车辆研发制造基地,各类不同型号的单轨车辆让人目不暇接。

2024年11月28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单轨捷运系统车辆在重庆中车长客下线,这是全球首个为机场捷运系统量身定制的跨座式单轨解决方案。如今,该公司已累计生产3000多辆轨道车辆,广泛用于重庆轨道1号线、2号线、江跳线等市内多条轨道线路。

中车长客轨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江北支持公司打造单轨交通装备产业“生产+创新+服务”一体化产业平台体系,做强车辆生产和维修,发展前沿技术研发、零配件制造以及系统服务,打造全球单轨产业新标杆。

通过高效部署创新链,加快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大力推进关键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江北区制造业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如今,江北工业R&D已突破至3.1%左右。”江北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北区设有研发机构规上制造业企业已达90家以上,累计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工业设计中心2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1个。

江北2025年将以打造“双核驱动”现代制造业集群为主线,依托科技创新、数字赋能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22411”现代制造业集群品质,推动现代制造业集群延链补链强链,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30亿元。同时,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力争新增“未来工厂”1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并落实好全市“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力争新增科技型企业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6%以上。

上游新闻记者 吴嘉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