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滕腾 通讯员 殷鹏鹏 淄博报道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当下,如何通过文化治理激活社区活力、满足居民精神需求,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命题。淄博市淄川区般阳路街道祥和社区通过“般阳合伙人”共建共治模式,探索出一条“文化书院引领、资源多元整合、服务精准供给”的社区文化生态建设新路径,让文化真正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
公益与市场双轮驱动,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书院”
社区文化服务常面临资金短缺、运营僵化的困境。祥和社区创新引入“公益性+市场化”共建机制,依托淄博和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般阳合伙人”投资300万元,建成总面积1200平方米的“壹家共同体”文化综合体。这里既是集阅读书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驿站于一体的文化空间,也是融合家政服务、职工培训、心理咨询、医疗保健等便民功能的“15分钟生活圈”枢纽。其中,联动阅读书房定期开展亲子阅读、读书会、传统文化、心理咨询、健康知识讲座等公益活动,让文化书院成为“全人群可参与、全场景可体验”的开放式精神家园。
资源跨界融合,构建文化服务生态圈
文化资源分散、服务供给碎片化是基层治理的痛点。街道以“般阳合伙人”平台为枢纽,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形成文化服务的“生态闭环”。积极挖掘和培育文化人才,将社区能人、退休教师等群体纳入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拓宽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的“朋友圈”,凝聚共建合力。广泛开展社区环境美化、爱心义剪、文化惠民演出、公益课程培训等多样化志愿服务活动。
需求导向精准供给,激活社区文化“源头活水”
文化活动的生命力在于常办常新、直抵人心。祥和社区壹家共同体构建起多层次文化供给体系:针对老年群体开设书画班、健康养生讲座;面向青少年推出科普实践、国学诵读会;结合节庆打造“我们的节日”主题文艺会演,让端午包粽子、中秋诗会等传统习俗焕发新活力。多功能活动室更化身“文化共享客厅”,工作日作为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周末变身为亲子读书沙龙、邻里茶话会等空间,打造“空间复用、活动共生”模式。正如社区居民所言:“这里不仅是看书学习的地方,更是找回邻里温情、享受精神滋养的‘文化会客厅’。”
当文化书院成为居民的精神坐标,当志愿服务化作邻里的情感纽带,当传统与现代在活动中交融共生,城市的细胞——社区,便真正成为了承载美好生活的文化容器。般阳路街道将继续以“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居民共治”的新模式,为城市文化社区建设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