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隶属于湖南省邵阳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总面积2927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62.3%。绥宁县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县,有全省文明县城的荣誉称号。
一、历史沿革
1、春秋时属楚国黔中郡地;秦为象郡(析黔中郡地置)地。
2、西汉为武陵郡(改秦黔中郡置)镡成县地;东晋为武陵郡舞阳县(镡成县并入)地;梁为南阳郡(析武陵郡置)龙剽县(舞阳县更名)地;隋为沅陵郡(南阳郡易名)龙剽县地。
3、唐贞观十一年(637),始名徽州,系经制州,地域除今绥宁县外,尚含今通道侗族自治县大部、城步苗族自治县大部以及新宁县小部。大历十二年(777)为西原蛮潘长安所占,成为溪峒州。大和年间(827~835)回归唐朝,改为羁縻州。
4、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归服楚,称十峒,隶叙州。南唐保大八年(950),楚在县境北部置武阳砦(遗址在今李熙桥镇苏洲村境),亦隶叙州。后周显德年间(954~960)复名徽州,为溪峒(旧时对我国西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统称)州。
5、北宋庆历元年(1041)归宋,复为羁縻州。熙宁五年(1072),宋辟关峡砦(含今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北部),与武阳砦一并隶邵州。九年废羁縻徽州。元丰四年(1081)在原徽州地置莳竹县,将二砦并入,隶荆湖南路的邵州;因土著反抗,六年改隶荆湖北路的诚州。八年,土著恢复溪峒徽州,莳竹县名存实亡;朝廷析莳竹县南部(今通道侗族自治县东半部)置临口砦。元祐二年(1087),废莳竹县。崇宁元年(1102),朝廷将溪洞徽州复改为羁縻徽州。崇宁二年迫徽州再次归服,恢复莳竹县,当年易名为绥宁县,隶邵州,五年改隶荆湖南路的武冈军。是年,于临口砦置临冈县,亦隶武冈军。
6、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将临冈县并入绥宁县。
7、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隶湖广行省武冈路;明洪武三年(1370)改隶靖州。
8、1914年属辰沅道,1922年直属省。
9、1949年属会同专区。1952年9月属芷江专区,同年11月属黔阳专区。1954年县人民政府由寨市迁至长铺镇。1959年属邵阳专区,1968年属邵阳地区,1986年属邵阳市。
二、地名来历
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始建莳竹县,遭土著强烈反对,朝廷数次派兵镇压以后,崇宁二年(1103)寓“绥之以宁”之意而更名绥宁县,沿用至今。
三、旅游资源
1、黄桑自然保护区。地处湖南省绥宁县南部,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山峰有16座,最高峰牛坡头1913公尺,溪流5公里以上的有14条,有森林面积25.5万亩,其中原始次生村 23.5万亩,这里有堪称稀世之宝的名贵树木,花草、药材、动物,木本植物101科740余种,陆栖脊椎哺乳类动物21科47种,主要鸟类13种。
2、神坡山。距县城仅13公里,系雪峰山系南端与越城岭北缘的交汇地。方圆8平方公里。正是这弹丸之地,成为集宗教、科研、文物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3、大园古苗寨。位于绥宁县中部,苗寨依山而建,傍水而筑;坐南朝北,后靠后龙山,前环玉带水。大园古苗寨是一个保留比较完整的古老苗家村寨。
4、定远桥。位于湖南省绥宁县关峡镇,是绥宁县知县范成龙捐献自己的俸禄银子于康熙二十三年修建,民国初年被毁,2001年,绥宁县政府投资12万元重建,并刻碑石记之。亭为杉木架构,卯榫嵌合,不用一钉。
5、花园阁苗族风情岛。景区因独特的山水风光而闻名,号称风情水乡、诗意的家园、养生的福地。这里水有灵性,山富传奇,一湖连天碧水,波光潋滟,两岸山峰倒影成行,形成了奇特的十里山水画廊。
6、千年古镇—寨市镇。寨市镇在三国时称诸葛城,唐代为徽州首府,建城历史有1800多年;从宋元丰四年(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