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来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感觉俄罗斯是欧洲国家还是亚洲国家?相信大部分朋友会脱口而出,跟咱们是邻居,肯定是亚洲国家啊,不错,我一直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上网一查,得到的答案竟然是欧洲,奇了个怪了,俄罗斯为什么属于欧洲国家呢?
虽说他们横跨亚欧大陆,但是经济和政治中心都在欧洲板块,亚洲的远东地区虽然面积大,但比较荒凉。无论从习惯还是文化认同来看,俄罗斯人一直都觉得自己应该是欧洲人,所以很执着地想要融入西方去和欧洲拜把子,但每次尝试都遭到了拒绝、排挤甚至是奚落。那么问题来了,同在欧洲,西方为啥不接受俄罗斯呢?
每次说到俄罗斯这个国家很憋屈,总有人跳出来反对:什么?打遍全欧、拉美、西亚和东亚的战斗民族,还会憋屈吗?世界第一领土大国怎么来的?大部分都是沙俄野蛮扩张和侵略来的!再加上他们坐拥丰富的油气能源,简直就是躺在矿上睡觉,这样的大国,你跟我说他们憋屈?那是因为你们没看到这些年俄罗斯受的委屈。
答案很简单,因为欧洲一来不想被挤占生存和发展空间,二来,历史上沙俄的暴力侵略一直让西方十分警惕,说白了,就是创伤后遗症。两者加起来,让俄罗斯无论用热脸贴了多少次冷屁股,西方都依旧不待见他们。前苏联为欧洲解放做了多少贡献?可现在人家依旧不带他们玩,甚至还联合起来进行针对性制裁,你说这不算委屈吗?
我们都知道,近代欧洲的文化中心几乎是以法国为主的,特别是在拿破仑时期,他的近卫军到处搞事,把英、奥和普鲁士打得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俄罗斯见此,想要趁机收获欧洲多数国家的认同,于是坚定站在英、普这边和拿破仑硬刚。最后结局是什么呢?俄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甚至连首都莫斯科都被一把火烧成了灰烬,才击退了拿破仑,让反法同盟拿下了胜利。
在这场仗中,沙俄的贡献不可谓不大,他们本以为在出力之后,能得到欧洲的认同,能和英、奥做兄弟,可谁知道原本的盟友却转过头来背刺一刀,本是死敌的英法居然相逢一笑泯恩仇,徒留俄罗斯两面不是人,尴尬地立在局外惹人奚落。
第二次是一战前夕,德国靠着新兴工业的发展迅速崛起,还拉拢了奥匈帝国一起搞事,想要把整个欧洲的话语权都握在手中。这个新兴工业强国的扩张,必然动到了老牌列强的利益,于是英法又联合到了一起,又拉上了不断向西欧示好的沙皇俄国,组成协约国阵营,打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次的俄军虽然没有上次给力,但还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来牵制德国的大量兵力。再次为欧洲作出贡献的他们,这次总该被接纳了吧?可惜并没有。一战结束后,西欧不仅没有把俄国视为同伴,反而相当仇视他们,还把俄国列为了头号假想敌。
因为这时期的俄罗斯帝国,在十月革命之后不久就改换了旗帜,成为了红色的苏维埃。意识形态的不同,以及苏联本身的战力,让欧洲感到了深深的忌惮,为了遏制这个对手的发展,西欧不惜养虎为患,放任德国法西斯主义卷土重来。
他们没想到的是,希特勒带领下的德军简直就是一头没有人性的老虎,看到谁就咬谁,把欧洲甚至整个世界都祸害得乌烟瘴气。
二战爆发后,英、法、加、荷等国家不得不与“讨厌的苏联人”再次联手,组成同盟国阵营来抵御德军。苏联的钢铁洪流在二战中所做出的贡献,已经不必多说了,大家都清楚,可是哪怕他们付出了2680万人的代价,都没法得到西方的肯定。
二战结束不久,苏联还没从胜利的兴奋中醒过来,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在那场著名的铁幕演说里,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张,“已经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他还呼吁帝国主义国家要结成同盟与苏联进行斗争。
这场演说很快席卷整个西方,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参与了对苏的压制,东西方阵营展开了全面对抗,冷战正式到来。
这场长达数十年的对抗,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才结束,俄罗斯人解散了华约,放弃了社会主义,引进了西式民主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下,转换了阵营的俄罗斯应该能融入西方了吧?
他们眼巴巴的等啊等,眼看着二战的元凶德国统一了东德与西德,还成了能与法国并驾齐驱的欧洲火车头;他们看着昔日的华约小弟,一个个加入了欧盟和北约,率先一步迈入了发达国家;他们看着当初的各个卫星国一直左右摇摆,投西之后还反过来咬了自己一口。
那么多的委屈,曾经的战斗民族都忍了下来,还心平气和地问西方“我也入欧行不行”?被拒绝后,他们又退了一步,再问“那咱们拜把子友好相处行不行”?得到的还是拒绝。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越想越气,俄罗斯憋屈得都快冒烟了,只好口头上回击一下,警告西方说你们要是再逼我,别怪我还手了啊!他们还没行动呢,北约就立刻大声嚷嚷了起来,到处宣扬俄罗斯暴露本性,又要开始侵略世界了!
这样的打打闹闹直到今天,俄西的矛盾愈演愈烈,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已经到了难以调和的程度。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本就不是一路人,在种族、宗教信仰、文化理念上都存在分歧。
从种族来说,欧洲这块地原来最主要的人种就是日耳曼人、拉丁人、还有斯拉夫人。其中日耳曼一直都很牛叉,不仅主要血统保留在德意志,又分化出了法兰克这一支,以及势力延伸到英、美的昂格鲁萨克逊这一支。也就是说,现在的英法德美以及很多的欧洲小国,祖先都是日耳曼人。
而斯拉夫人原先只蜗居在一个小小的公国里,波兰的维斯瓦河古是他们的起源。这个种族原先和东欧还是很契合的,但随着蒙古人的铁骑踏入欧洲之后,斯拉夫人在蒙古汗国将近300年的统治下,和其他许多民族都有了融合,比如从中东来的部族、欧洲土著甚至一些突厥人,只要能说斯拉夫语,都被视为斯拉夫人。其中,向东迁徙的这一支,就演变出了俄罗斯的主体民族。
如果用一条线把欧洲剖成两半,那么西边就是日耳曼人的天下,东边则是斯拉夫人的底盘,双方混战了几百年,最后都皈依了上帝,可是彼此间的教义却不同。这就要说到俄欧之间的第二个分歧,也就是宗教信仰了。
在信仰上,日耳曼人几乎都皈依了天主基督,斯拉夫人却主要信东正教。欧洲的天主教是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认为教皇拥有最高的权威,其他教会都要受其管制;而俄罗斯的东正教则是以各个教会的主教为中心的分散式结构,认为各主教之间都是平等的。
在欧洲看来,东正教是从基督教里分出来的,是上帝的叛徒,所以很看不起他们。而俄罗斯人却认为东正教十分贴合斯拉夫人的生活,是自己的骄傲。双方在信仰上的矛盾很难调和,俄国的贵族去到欧洲时,总会遭到莫名的嘲笑,因为不同的教义衍生出了不同的信仰、礼仪和文化。
在文化上,斯拉夫人的文明起步比较晚,文化比较落后,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都在模仿西方文明,却又保留了自己民族的传统,在西方看来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欧洲保持着这种傲慢,忽略了俄罗斯人从18世纪之后的奋起直追,忽视了他们在科学、艺术、文化等方面都取得的显著成就。这样的偏见不消除,双方就很难友好相处。
在他们掠夺来的2200万km²国土的背后,是无数欧洲国家被侵略甚至是灭国的惨痛经历,导致曾经的受害者们都对俄罗斯保持着极高的警惕和忌惮。他们被打怕了,战斗民族稍微挥一挥胳膊,极度敏感的欧洲人就以为人家是要他们的命。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们决不允许这个对手再次壮大起来。
有着无数分歧的两种文明,不明争暗斗就很不错了,很难把手言欢。这种争斗短期内不会停止,从长远来看,一直憋屈的战斗民族,想要斗过狡诈的西方人,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