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选良材
一般,在选择木料时非常讲究,面板、底板都要纹理顺直、硬度适中,没有疤和虫蛀,天然干燥的桐木,或者是有几百年历史的杉木是制作面板的理想之选,而坚硬的梓木更多用作底板的制作原料。
第二步:塑外观
古琴造型取自“天圆地方”,底板平直,面板圆拱,这也和我们祖先对世界的认知相通。在这个工序中,斫琴师主要规范古琴的形制和面板曲率。古琴琴面曲率、琴面与琴弦距离,影响着古琴的演奏效果。所以,在这一制作环节,对斫琴师的经验、技巧要求极高。
第三步:凿槽腹
槽腹结构即共鸣腔结构,它的大小、比例、造型,会影响到两个共鸣腔的频率、相互音程关系等,对古琴音量、音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它决定了古琴的音色。
第四步:装木胚
古琴的面板和底板分属两块木材,如何才能把它们紧紧粘合在一起,形成发音的共鸣箱?斫琴师会选用生漆胶合,然后用绳子把上过胶的两块板均匀地捆扎。等待面板和底板完全粘合了,再镶嵌岳山、焦尾等配件。
第五步:裱布
在裱布之前,先将古琴表面清洁,修补平整,不能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上一道透明底漆后再阴干。麻布事先要放进稀释漆里浸泡,然后再均匀地裹在琴胚上,放到阴凉处阴干就可以了。
第六步:上灰胎
上灰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道反复的工序。斫琴师先把裱布修平整后,上第一层粗灰胎,然后阴干、打磨,再依次上中灰、细灰。通常,灰胎是用鹿角打磨成的鹿角霜和大漆混合成粗灰、中灰、细灰。每一道工序都要保持灰胎厚薄均匀,而且经过反复阴干、打磨、补灰,因为灰胎干后非常坚硬,打磨很费劲,需要非常细致和较长的制作周期。
第七步:装琴徽
十三个琴徽主要用作泛音位置的标识,也提供了准确的音位位置。斫琴师会根据全弦长来分段排定,一般先定中间七徽,再依次向两边排列排定。琴徽厚度1.5毫米,露出琴胚0.5毫米。
第八步:髹漆
先刷一层黑色的不透明大漆,阴干后再打磨。如果有大小眼不平整的话,需要用细灰加大漆混合补平。用色漆在琴胚上作出花纹,等到彻底阴干之后再刷一层透明大漆,反复阴干,最后将纹样用磨砂纸打磨出来就行了。
第九步:擦漆
擦漆过程中,需要3到5次的反复阴干、打磨工序。擦漆的次数越多,漆面越光亮。一般,古琴分亮光漆面、哑光漆面:不擦漆只刷透明大漆、直接推光的,为亮光漆面;刷完大漆先打磨,然后再推光的,为哑光漆面。
第十步:推光
推光,是指斫琴师用棉团、头发团或真丝团,蘸生植物油推擦琴面。经过反复摩擦大约10到20遍的样子,从而让琴面达到“漆光如镜”的效果。
第十一步:装雁足
龙池、凤沼,是古琴两个一大一小的共鸣箱,雁足的位置刚好是这两个共鸣箱的分界点。
第十二步:安琴弦
古琴上有七根琴弦,从外向内依次为宫、商、角、徵、羽、文、武。安装琴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先上五弦,再依次把六、七弦缠再右边的雁足上,随后把一、二、三、四弦,缠到左边雁足上。
最后一步:调音
每张古琴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抚琴前都要按照定音调弦法来定音,一般先定五弦,松紧合适,否则定音过高后,七弦容易断掉;过低的的话,弦的张力就不够,影响发音。按照五弦的音,再来调其他弦音,这样一张完整的古琴才算制作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