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代号596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试爆之后。3年后,我国氢弹再次试爆成功,如插上翅膀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要知道当时是中国最困难时期,在遭到联合国众成员国的孤立,同时还遭到米国的核武器的威胁,对中国原子弹的研制千般阻挠,万般干涉。
中国在四西楚歌境地,克服重重困难,从第一次中子试验成功,到生产出合格的浓缩铀,再到试爆两弹取得理想成绩,均是独立完成。
在这漫长的研究过程中,钱三强与何泽慧夫妇贡献了巨大的精力时间与智慧。他们发现了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的存在,这个重大发现在国际科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让我们在敬佩伟人的同时,也对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反应过程产生极大兴趣。
今天《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这套书为我们揭秘了周期表中的118种元素,是如何连接形成各种物质的过程。
作者西奥多·格雷是一位真正的科学怪人,他疯狂地收集各种化学元素样品,并进行各类化学实验。
历时7年,他通过《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和《视觉之旅:化学世界的分子奥秘》的探索,最终在《视觉之旅:奇妙的化学反应》中带领我们开启了对化学世界的精彩探索之旅,领略这些元素的无穷魅力。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科学家指出共有2000多万种物质,而这些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构成的。
地球上的物质,乃至其他星球上的物质,都是由元素构成的。这些元素就像乐高积木一样,能够灵活地组合成各种不同的模型。
我们身边的物质多种多样,无论是流动的水,还是坚固的矿石;亦或是强健的骨骼,还是微小的细胞……这些物质的形成,都归功于元素之间数量与组合形状的差异,从而构成了千差万别的物质。
举例来说,氧元素和碳元素结合,形成了二氧化碳,而氧元素和氢元素结合,又形成了水。
元素之间的这种神奇组合,就如同手机里让人们感到像魔法一样的运作原理。
我们可能不了解手机内部的奥秘,拆开一部手机,我们只会看到一个嵌着各种金属元件的小塑料板。
就连芯片单独拿出来看,也难以发现其中的有趣之处。但是,当这些元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小小的电路板时,就会发生令人惊奇的事情。
元素以不同的排列与组合,形成了成千上万种物质,可谓一切物质的“基石”。正是这种多样化的元素组合,赋予了世界以它绚丽多彩的面貌。
化学元素,构成了整个化学科学的基础。
这些化学符号一般源自元素拉丁文名字的前一两个字母,例如Fe代表铁(ferrum),As代表砷(arsenium)。
这些元素名字看起来千奇百怪,有些甚至是生僻字,但通过这些汉字的偏旁,多少能让我们从中找到一些规律。
比如“气”字头的元素,如氢、氧、氮,多为气体元素;而带有“金”字旁的元素,如铁、铝、铜、锌,多为金属元素;还有带有“石”字旁的元素,如碳、硼、磷、硅,多为非金属固体元素。
科学家们命名新元素时,有时喜欢使用国家或地方的名称,因此有些元素的名字,只需看原文即可明白含义。
例如镓(gallium)取自法国的旧名高卢、锗(germanium)源自德国、铕(europium)则代表欧洲。
然而,有些元素的名字,来自国家古代名称,看起来较为难懂难记。例如铪(hafnium)这个名字源于丹麦首都的旧名,而铥(thulium)则是根据古代瑞典和挪威的斯堪的纳维亚语命名。
还有些元素名称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相关,比如铯(caesium)表示天蓝色、铷(rubidium)表示红色、铟(indium)表示蓝色、铊(thallium)表示绿色等。
对于研究天文学的化学家来说,他们可能会用行星或其他星体的名称来命名元素,如铀(uranium-uranus天王星)、钯(palladium-pallas智神星)、硒(selenium-selene月)、氦(helium-helios太阳)......
此外,许多元素也以纪念发现它们的科学家来命名。
比如第96号锔(curium)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第99号锿(Einsteinium,Es)是为了纪念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第102号锘(Nobelium,No)则是为了纪念著名瑞典科学家诺贝尔。
元素名称的多样性令人眼花缭乱,有希腊文、阿拉伯文、印度文等各种文字,以及涵盖各种星体、神、国家和人名。
科学家们是否曾尝试将这些元素名称整理出一些规律呢?或许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毕竟,在元素的丰富多彩背后,隐藏着着无穷值得探索的科学奥秘。
元素的世界有着神奇而诡秘的一面,如今已经发现了118种元素。
其中,94种存在于自然界,而剩下的24种则是科学家,通过高超的实验技术创造出来的。
这些元素就像是魔法小精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神奇的大门。
让我们来看看铀,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元素。
你可能不知道,普通的铀不仅便宜,而且放射性微弱,曾经只是用来着色瓷器。
直到“曼哈顿计划”启动,铀才被揭开真面目,成为核武器的核心燃料。
铀的兄弟们铀235、铀238和钚239则在核裂变反应中扮演主角,它们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可怕的原子弹。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们将铀与氢相结合,创造了更强大的氢弹。
氢元素被压缩成高密度的等离子体,通过铀元素引发核聚变反应。瞬间释放的能量,形成了毁灭性的爆炸。
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空军在德国汉堡投下无数白磷弹,瞬间如坠地狱。
可怕吧?磷是强有力的元素,是拿它来促进植物生长还是用于夷平一座城市,取决于它的使用者。
因为这些元素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它们只是力量的载体,是人类的选择决定了它们的用途。
正如书中所说:敬畏自然很重要,但不被世间的能量和力量所迷惑也同样重要,因此我们要学会如何去理解它们、控制它们。
今天,我们不妨打开这套化学元素的奇妙书籍,让我们对化学元素的认知,有个更彻底的改变。
这是一套经得住时间检验的书,是一套值得阅读的书。有人说,如果你阅读了这套书,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你对化学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