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的第三阶段围剿阶段:伊拉克战争中分析现代联合作战模式


伊拉克战争简况

2002年9月12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联合国大会上指控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未经联合国授权情况下,美英联军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

第一:双方参战兵力

美英联军

美英部队共29.5万人,其中美军超过25万人,英军4.5万人,装备有1070辆装甲车、2000多枚导弹、1000多架各型战机、100余艘各型舰艇;美国在海湾地区部署有6个航母战斗群,英国有1个航母战斗群,美国另有3个航母战斗群待命。

伊拉克军队

伊军共有现役军人38.9万,其中包括共和国卫队8万人,坦克1800~2000辆,其他装甲车3000多辆,约300架战斗机,约100架过时的苏式攻击直升机,275架通用/运输直升机。

第二,作战目的

于2003年3月20日凌晨爆发伊拉克战争,4月9日美国部队侵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在伊拉克战争中,

美英联军的作战企图:是集中决定性优势力量,通过采取一系列快速决定性的作战行动,震慑并迅速击败伊军,占领整个伊拉克。

伊军作战企图:是依托城镇,分区防御,军民结合,防反并举,活用战法,持久制敌。

第三,作战过程

这场战争的主要作战行动大体经过了“斩首行动”、“震慑行动”、“扩大战果和清剿行动”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名为“折首行动”(2005年3月20日至2日)阶段。美国首先使用人力和高技术等各种侦察情报手段,对伊拉克领导人的藏身地点和行踪行全方位监视:在事先得到萨达姆所在位置的情报信意后,果断的实施“斩首行动”,发射了40多枚巡航导弹,强大的火力一起攻击伊拉克政府首脑目标,并立即对伊首都巴格达战区指挥与控别等重要目标进行攻击,企图一举歼灭萨达姆带达姆及高层指挥人员。但“斩首行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第二阶段“震慑行动”(2003年3月22日到4月9日)“斩首行动”以后,立即发起了“震慑行动”,进行空袭伊军指挥与控制系统。通信网路等重点目标,美军更多地使用了精确制导导弹制导弹对伊拉克打击,出动作战飞机少则约1000架次/天,多则2000架次/天,同时出动地面重型装甲部队多路进军,快速推进。在天、电力的支持下,有海空一体联合、空地一体联合,还有多种形式的心理战、情报战相结合。

面对美军的大规模空袭,伊军采取了隐蔽、欺期、干扰和抗击等多种抵抗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美军的空袭破坏和杀伤力,“震慑行动”初期美军的进展并不太顺利,但经过迅速调整后,美军很快恢复了进攻势头,并于4月6日兵临巴格达城下,4月9日美军坦克部队直插巴格达市中心,巴格达格陷落:该阶段美军作成行动虽以地面进攻为主,但整个作战体系中的陆、海,空、天,电联为一体,信息与火力紧密结合,作战样式体系化的特点非常明显。

第三阶段是“扩大成果和清剿行动”(2003年4月10日至5月2日)阶段。该阶段主要作战行动包括攻占提克里特作战、北方战线对摩苏尔和基尔库克的作战、以巴格达为主的清剿与搜捕,美军原来准备从土耳其进入的第四机械化步兵师从科威特进人伊拉克,作为美军第一支完全数字化的部队,该师的各种作战平台从单兵装备到坦克、装甲车、火炮、直升机等,均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共卓和通联,且通过数字化指挥系统,还能与海、空、天等美军其他作战系统实现数字化信息共享,作战样式体系化的能力更为突出,但由于该师过于笨重,机动力并不可观。2003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林肯”号航空母驱上宜布“美国在伊拉克的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

主要作战行动结束后,美军作战行动转入稳定行动阶段。2003年12月3日美国在提克里特抓住了萨达姆,2006年12月30日萨达姆被处以绞刑,2007年9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宜布将从伊拉克撤出。由于伊拉克恐怖活动不断,局势动荡不安,美军伤亡严重,重建伊拉克非常艰难,美军深陷于越战式的泥潭中,直至2010年8月19日,才将最后一批作战部队撤离伊拉克。

第四,人员伤亡

在攻打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中,美军仅阵亡138人,前截至2010年8月16日,驻伊美军的死亡人数却上升为4415人,另有约3.2万人受伤。

截至2010年8月19日,美国用于伊战的开支已达7423亿美元。7年零5个月的作战中,大约有10万伊拉克人死亡。

第五,联合指挥特点

与1991年海湾战争、199年科素沃战争以及2001年阿富汗战争相比,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其技术含量和信息化程度更高,联合化趋势更明显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陆海空天电多维度侦查探测手段综合利用,战场感知能力更强,基本上做到战场“透明化”。美军运用67颗侦查卫星、100多架侦查预警机和90多架无人侦察机对作战区域全方位、全天候、全时辰的侦查监视。例如:2003年3月26日,伊军利用沙尘暴天气,派出麦地那装甲师从巴格达南下支援,刚一露头就被被美军发现并遭受毁灭打击。

2,联合作战体制与网络系统日益完善。有效完成了指挥控制“实时化”。初步达成“指挥实时化,发现即摧毁”的目标。例如:空军出击实施打击,仅有三分之一的按预先计划执行,剩余三分之二靠临时协同执行任务。

3,多兵种各系统

个层级集层融合,基本实现了作战力量的高度联合化,达到“发现即摧毁”的目标。美军以信息化为纽带,将各种作战平台、打击兵器、侦查传感、指挥与控制链接成一个整体。例如:“战斧”巡航导弹增加GPS系统,打击精度达到3米,比海湾战争提高了一倍。比如原来摧毁一个目标需要四架次战机,现在一架飞机可以攻击10个目标。

4,全纵深打击瘫痪敌人能力不断提升,充分体现了作战形态“三非化”。就是充分发挥技术上等我优势,牢牢把控战场主动权,快速瘫痪敌人指挥系统,避免自身伤亡。

一是交战“非接触”,战争中充分利用战略轰炸机和航母战斗群,通过发射巡航导弹,投掷精确制导炸弹,打击敌人指挥系统,军事基地等重要目标,力求短时间内打垮敌人作战意志。

二是力量运用“非对称”,以先进的武器装备,夺取制天权、制空权和制电磁权,采取空对陆、海对陆、陆对陆的不对称打击。对敌实施全方位、全空域、全时域的打击,通过“技术差”和“空间差”抵消对手优势。

三是作战行动“非线性”。改变以往“一线平推,层层剥皮”的传统打法,将空袭战、信息战、特种作战交替使用。火力战与机动战紧密结合,在广阔的战场上实施快速有效,同步多维度作战。使敌收尾难顾,彼此无法呼应。

美军还是用了“空地一体,快速推进”,“全面渗透,特种作战”等作战特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