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什么意思(二十四节气——秋分)


秋分,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秋分的到来标志着一年中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相等,昼夜平分,因此得名“秋分”。

“秋分”这个词在汉语中的意思是“秋天的分界”。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使得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白天和黑夜几乎等长。在北半球,秋分后,太阳的直射点将逐渐南移,白天将逐渐变短,夜晚将逐渐变长。今年秋分时间是9月23日(星期六)。

秋分习俗

在中国,秋分有许多传统习俗。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吃月饼和柚子。月饼象征着团圆和丰收,而柚子则象征着吉祥和富饶。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在秋分时节举行祭祖和扫墓活动。人们会带着食物和酒,去祭拜已故的亲人,以示对他们的尊重和怀念。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会吃一些与秋收有关的食物,如柿子、葡萄、苹果、梨子等。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庆祝丰收的活动.

秋分与农业

对于农民来说,秋分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农作物已经成熟,农民们开始忙碌地收割庄稼,准备冬季储存。同时,也是播种冬季作物的好时机。从2018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2023年已经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走过的第六个年头。6年来,“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见证了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更是成为全面展示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乡村振兴新面貌的崭新窗口。

推荐阅读